1.背景
义和团运动(农民运动)。由于近代中国来了很多洋人,洋人胡作非为,百姓不堪忍受纷纷反抗,开始打出“反清复明”的口号,后将口号改为“扶清灭洋”,与清政府站在同一条战线上。
1900年6月英、美、俄、日、法、德、意、奥八国组织联军,在西摩尔的率领下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而发动侵华战争。慈禧太后难得“硬气”一回,对列强宣战。
2.《辛丑条约》
时间及签订国:
1901年(辛丑年),英、美、俄、日、法、德、意、奥、比、荷、西。
《辛丑条约》内容:
①“钱”:清政府赔款白银4.5亿两,分39年还清,本息共计9.8亿两,以海关税、盐税等税收作担保;
②“禁”: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。
③“兵”: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,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。
④“馆”: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,允许各国派兵驻守,不准中国人居住;
⑤“改”: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,班列六部之前。
3.影响
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。《辛丑条约》的签订,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。
4、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解读
①巨额的赔款,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。为支付这笔赔款,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,使中国人民生活更加贫困,社会经济更加凋敝。
②在北京设立的“使馆界”,实际上是“国中之国”,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。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,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军队的控制之下,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。
③按照条约规定,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,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帮凶。
④改设外务部的规定,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。
《辛丑条约》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、主权丧失最严重、精神屈辱最深沉,从而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,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甘当“洋人的朝廷”,从此,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