舆图 [yú tú]
“舆图”是古代对地图的称谓,也有疆域的意思。“舆”的本意是车的底座,用来承载物体。由于地图上载有山川、城镇、四方地物,如同大地承载万物一般,因此古人形象地将地图称为舆图。
舆图一词最早可追溯到《史记·三王世家》,其中记载有“御史秦舆地图”的表述,“天地有覆载之德,故谓天为盖,谓地为舆。”
舆图在古代的应用极为广泛,在历史长河中,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舆图作品。
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三幅绘在帛上的舆图:《地形图》、《驻军图》、《城邑图》,以及唐代的《禹迹图》等,这些舆图不仅展示了当时高超的地图绘制技术,也为我们研究古代地理、历史、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。